2025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簡稱《國家安全法》)頒布施行十周年。2015年7月1日,《國家安全法》正式施行,對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等11個領域的國家安全任務進行了明確,并規定每年4月15日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今年4月15日是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主題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實十周年”。
10年來,我國發展環境發生深刻復雜變化,內部安全和外部安全相互疊加,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網絡安全已成為最復雜、最現實、最嚴峻的非傳統安全挑戰之一,是大國博弈的重要領域。
“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經濟社會穩定運行,廣大人民群眾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是網絡安全防護的重中之重”……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網絡安全的重要性,并作出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為網絡安全和發展指明了方向。
10年來,我國網絡安全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網絡安全法律制度體系不斷完善。《網絡安全法》出臺后,《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相繼頒布實施;《網絡安全審查辦法》《工業互聯網安全分類分級管理辦法》等政策文件陸續出臺;針對新問題新挑戰,《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安全管理辦法》等政策文件陸續出臺,為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劃出“底線”和“紅線”。工信部制定完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安全等制度規定和規范標準,網絡安全政策法規體系的“四梁八柱”逐步構建。
網絡和數據安全防護能力全面提升。工信部建立行業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制度,聚焦電信和互聯網、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等網絡基礎設施防護,初步構建集事前防范、監測預警、應急處置、信息共享于一體的行業聯防聯控體系,威脅監測和處置能力持續提升。數據全生命周期安全保護要求日益明確,數據安全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數據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和風險評估細則先后發布。預計到2026年底,我國工業領域數據安全保障體系將基本建立,重點場景數據保護水平大幅提升。
網絡安全產業持續蓬勃發展。隨著技術的發展和安全需求的激增,我國網絡和數據安全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網絡安全保險等新業態加快發展。2025年,我國數據安全產業規模有望突破15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將超過30%。與此同時,新技術新應用風險防范能力持續增強,并催生了新技術新產品,持續拓展網絡安全產業發展新空間,網絡安全產業已成為支撐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
但也要看到,隨著越來越多的活動在網絡空間開展,越來越多的信息和數據在網絡空間存儲和流動,網絡安全威脅的范圍日益擴大,影響的惡劣程度不斷加劇。2024年,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發生重大技術故障,全球近千萬臺Windows設備出現“藍屏宕機”,多國交通、金融、醫療、政務等領域信息系統受到嚴重影響,釀成了全球性的網絡安全危機。與此同時,新型網絡欺詐、黑客攻擊等安全事件激增,金融、能源等重點領域系統中斷頻發,數據泄露帶來的網絡安全威脅層出不窮,人工智能技術濫用風險逐漸顯露……網絡安全正給國家安全和社會發展帶來新挑戰。
網絡安全企業發布的報告顯示,僅2023年基于AI的深度偽造欺詐激增了30倍,基于AI的釣魚郵件增長了10倍,人工智能安全已成為網絡空間博弈的焦點。去年以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辦法》《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出臺,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管理不斷強化,降低了由虛假內容等帶來的網絡安全風險。同時,在人工智能的推動下,網絡安全防護能力不斷升級,以人工智能破解新技術發展中遇到的新問題,已成為網絡安全行業發展的共識。
網絡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石,是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保障,更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礎。對于信息通信業來說,要警鐘長鳴,網絡安全永無止境,安全防護永遠在路上;要進一步加強網絡安全核心技術攻關,用新技術破解網絡安全領域的新問題;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障,強化車聯網、物聯網等領域的數據安全防護;推動網絡和數據安全產業創新發展,全方位筑牢網絡安全屏障,持續為國家安全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