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2025年“高質量發展中國行·活力廣東”專題活動正式啟動。20余名正能量網絡名人以及新聞媒體記者組成采風團隊從深圳出發,深入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共同探尋中國式現代化廣東實踐的奮進故事與豐碩成果。
站在全面深化改革邁向縱深的關鍵節點,廣東正以新質生產力為引擎重塑產業格局,以“百千萬工程”為支點撬動城鄉融合,以十五運會為契機激活大灣區動能……改革、開放、創新的廣東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鮮活樣本。
產業不斷上“新”,科創矢“質”不渝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廣東經濟體量邁上新臺階的重要推力之一,而科技創新則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廣東區域創新能力連續8年全國第一,“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創新指數連續5年居全球第二。廣東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提高到56.7%、31.6%,其中,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31.2%、占全國44%。
產業發展不斷向“新”提“質”。廣東多家科創企業勇闖人工智能新賽道——“具身智能”,推動機器人等智能體實現感知、認知、決策和行動一體化。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具身智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成為未來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日,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馬拉松賽事開賽,引發網友熱議。步伐最為穩健的機器人“天工Ultra”以2小時40分42秒的成績成功奪冠。深圳優必選科技公司是“天工Ultra”的發起單位和總經理單位,也是智能服務機器人的領航企業之一,他們推動“人工智能+”從實驗室走向產業端,成為廣東“未來產業”的杰出代表。截至2024年6月底,企業全棧式技術擁有2450余項機器人及人工智能相關專利,其中逾450項為海外專利,發明專利占比近60%,人形機器人有效專利數量全球第一。
作為新質生產力重要代表之一,廣東推動低空經濟飛向“萬億藍?!?。深圳市高巨創新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研發的低空編隊無人機設備曾亮相巴黎奧運會、北京冬奧會等重要場合,在世人面前彰顯科創中國“智能制造+文化輸出”的雙重價值。當下,站在全球低空經濟的風口,高巨創新構建了涵蓋“低空智造、編隊表演、科普教育、監管服務”的產業生態圈。企業低空產品生產鏈覆蓋全流程,無人機年產能超百萬臺,產品鋪向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
百花齊放促改革,惠農經濟見成效
2025年是“百千萬工程”實現“三年初見成效”目標的重要節點,廣東通過實施縣域產業振興、新型城鎮化建設、城鄉風貌提升、集成式改革創新、社會力量動員五大行動,推動全省縣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邁上新臺階。
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的關鍵,是培育特色優勢產業。位于惠州市博羅縣泰美鎮的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惠州)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規劃總投資50億元,占地1500畝?;匾劳腥珖╀N社系統組織體系和服務網絡優勢,圍繞農產品產購儲加銷全產業鏈條創新流通方式,推動廣東乃至全國主要農產品產區融入大灣區“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水缸子、茶罐子、大廚房”建設,打造服務大灣區的現代農業與食品產業集群,建成后實現農產品年流通服務量500萬噸以上、產值300億元以上。
截至目前,園區注冊企業近100家,入駐加工流通企業51家,形成糧油和重要農產品穩價保供、食材食品加工、農產品及食品出口、農產品展示展銷、公共服務配套等產業集聚,累計實現產值超100億元。依托基地牽頭創建2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已建成11個供銷農場、4個農產品綜合服務站,連接農民專業合作社26家、帶動村集體42個,通過“訂單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帶動農戶超3萬戶,獲評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一等獎。
產業越來越興旺,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了,鄉村風貌也迎來蝶變。作為廣東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惠州博羅縣羅陽街道蓮湖村擁有豐富的山水資源。為了推動產業協同發展,羅陽街道巧妙地將蓮湖、田牌、楊梅、承糧陂、梅林五村串珠成鏈,打造了大灣區居民休閑、娛樂、養生的“生態后花園”。
位于廣州花都的馬嶺村以“花卉+文旅”為方向,開發建設馬嶺觀花植物園、喜花里活力休閑港等項目,打造集觀賞、研學、休閑、娛樂、餐飲等為一體的都市農文旅綜合體。同在花都的塱頭村因“耕讀傳家”文化吸引了不少游客。村里完整保存了明清年代青磚建筑388座,是廣州僅有的兩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之一,先后獲評“中國傳統村落”“廣東旅游名村”。昔日的“空心村”蝶變為和美鄉村“打卡點”,美麗廣東更加可觀、可感、可及。
“琴”開新局,引以為“澳”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廣東深化改革開放的“大機遇”“大文章”,是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重大決策。而建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以下簡稱“合作區”)則是中央為澳門長遠發展開出的一劑“良方”。
在橫琴天沐琴臺展示廳里,“琴澳和鳴——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主題展”全景展示了橫琴開發15年,特別是合作區成立以來的發展成果。
產業發展是合作區的核心任務之一。數據顯示,2024年,合作區GDP達到538.48億元,同比增長5.3%。合作區聚焦科技研發和高端制造、中醫藥、文旅會展商貿、現代金融等“四新”產業,一體化發展水平逐步提升。
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是澳門發展中醫藥產業的重要載體和平臺。簽約入駐的29家澳門企業涉及中醫藥、保健品、醫療器械、醫療服務等領域,并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聚集。
越來越多的澳門人加入橫琴“生活圈”。2023年底“澳門新街坊”項目順利建成開售,截至2024年底項目入住居民超2500人。這是全國首個為澳門居民定制的綜合民生社區,社區配套學校、醫療等設施,為澳門居民營造了優質的居住生活空間。一項項便民舉措相繼落地,琴澳一體化發展用事實向世界證明,“一國兩制”行得通、辦得到、得人心。
灣區全運“新”主場,活力廣東有新貌
十五運會將于2025年11月9日至21日在廣東、香港、澳門舉行。這是一場彰顯制度優勢、展示灣區特色、體現嶺南風格的精彩體育盛會?;浉郯拇鬄硡^核心城市發揮綜合優勢,正以十五運會為契機,推動“體育+文旅”“體育+健康”“體育+科技”跨界融合。
作為十五運會的重要場館,廣州天河體育中心已承辦第六屆、第九屆全運會和第十六屆亞運會等重要賽事,見證著六運會以來體育與天河共生共興的光輝歷程。十五運會即將到來,改造完成的天河體育中心盡可能地保留了原來的建筑風貌,綜合運用提效減碳技術、光儲可再生能源措施等,實現場館的安全、高效、低碳運行。外環跑道對標國際,兼顧賽事需求與全民健身功能,為市民真正創造了一個煥發新生的活力“天體”。
此外,為保障殘特奧會需求,天河體育中心設置48處無障礙坡道、36個智能導航標識及200米盲道系統,輪椅觀賽區經3D模擬優化確保視線無遮擋;更衣室通道按國際標準拓寬至1.5米,配備體溫感應扶手、語音提示衛生間,打造“零障礙”場館。?
深圳依托科創優勢,在十五運會期間全方位釋放科技創新勢能。全新升級的深圳市體育中心體育館是國內首例具備“開合屋蓋+可折疊移動式斗屏”于一體的大型綜合體育館。根據屋蓋的開合,比賽大廳上方的超大斗屏可移動切換為雙面橫屏或四面斗屏。
為滿足市民群眾全民健身、賽事觀演、文體培訓的不同需求,深圳市體育中心專門為場館量身打造了“i深體”一站式運營服務平臺,市民群眾可實現“一鍵場館預約”“一站式培訓服務”“快捷場館導航”,“i深體”的賽事自由視角系統綜合運用云計算、大數據、AI、AR等技術,一鍵提供賽事場館運動視頻錄制、運動視頻分析和流媒體直播分享全流程解決方案,實現“多角度智能觀賽”。
改革基因與創新血脈同頻共振,廣東正以破竹之勢在高質量發展賽道上全速前行,一個更具活力、更富魅力、更有張力的新廣東正躍然眼前。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坐標上,廣東以敢飲“頭啖湯”的膽識、下好先手棋的智慧,在科技創新最前沿勇攀高峰,在城鄉融合實踐中破題探路,為中國式現代化書寫更多“春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