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廣東省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
廣東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
中共廣東省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
當前位置:首頁 > 工作動態 > 地方動態 > 汕尾
紅果枝頭“網”事興!網媒采風團走進汕尾荔園
來源:“汕尾發布”微信公眾號 2025-06-14 20:02
字號減小 字號增大

6月12日,汕尾市委宣傳部聯合市委網信辦、市文明辦組織開展“網絡強村”助力“百千萬工程”網媒進荔園主題采風活動,邀請了新聞媒體及汕尾市民網、汕尾里里安、海豐莉姐等網絡大V組成采風團走進東涌鎮寶樓村、可塘鎮上達村多彩荔園、河東鎮青山村等汕尾荔枝主產區,了解汕尾荔枝品種、成熟狀況以及產銷情況,為汕尾荔枝產業發展注入“互聯網+”力量。

借力“互聯網+”的勢能

全方位宣傳推介汕尾荔枝

汕尾市作為粵東重要的荔枝產區,荔枝產業根基深厚、活力迸發。目前,全市荔枝種植面積已達25萬畝,約占全省的5.95%,穩居全省第六位,是當地種植面積最大的特色水果。今年,得益于科學的管護和適宜的氣候,荔枝成花率高達90%,預計總產量將達10萬噸。品種結構上,不僅有妃子笑、黑葉等大宗品種,桂味、糯米糍等優質中端品種,還有“鳳山紅燈籠”“仙進奉”“遲美人”“紅麗人”等高端特色品種,形成了中、晚熟搭配的格局,拉長了市場供應期,滿足了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求,顯著提升了產業整體效益和市場競爭力。

1750061164112194.jpg

此次活動旨在借力“互聯網+”的強大勢能與媒體、大V的影響力,讓采風團成員通過實地探訪與網絡傳播,全方位宣傳推介汕尾荔枝,提升品牌聲量,拓展線上銷路,搭建從果園直達消費者的數字化橋梁,有效解決豐產期銷售,促進果農增收,最終讓這顆“小紅果”乘著“網絡強村”的東風,成為帶動增收、助推“百千萬工程”深入實施的“特色產業”。

寶樓村?

數字浪潮下的品牌崛起與全鏈融合

采風首站是東涌鎮寶樓村,撲面而來的是“網絡強村”戰略的生動實踐。甫一抵達,采風團便見證了中國移動&寶樓村5G直播間的正式授牌,以及汕尾農商銀行&寶樓村“荔農貸”的簽約儀式,金融活水與數字基建的同步注入,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走向荔枝館途中,神奇的“五色荔枝樹”引人駐足,而館內陳列的荔枝干、荔枝酒等深加工產品,體現了該村產業鏈的深度延伸。

1750061206130667.jpg

最火熱的場景在二樓直播間上演。主播們手持晶瑩飽滿的妃子笑,面對鏡頭熱情推介:“家人們看過來!寶樓妃子笑,清甜爆汁!”生動的吆喝配合高清特寫,瞬間點燃線上購買熱情。荔枝公園里,打包裝車的繁忙景象與網絡大V們現場推介的身影交織。深入荔園,紅燈籠、妃子笑等品種果實累累,陽光下的光澤預示著豐收的喜悅……

1750061228551351.jpg

作為“鳳山紅燈籠”核心產區,寶樓村以“一村一品”為引領,構建了種植、加工、文旅融合的全產業鏈。其成功的關鍵之一,正是敏銳抓住電商機遇,不僅搭建了5G直播平臺,更與快遞企業共建冷鏈物流體系,確保鮮果快速通達全國。寶樓村駐村第一書記章玉杰介紹,今年荔枝季將線上線下聯動舉辦品牌推廣活動,并推出“我在寶樓有棵荔枝樹”等創新玩法,持續擦亮品牌,做好“土特產”大文章。

1750061248208930.jpg

上達村?

科技點染“老樹”新枝,模式創新激活資源

第二站來到海豐縣最早種植荔枝的村莊“上達村”。盡管荔枝僅是上達村的輔助型經濟果物,但一進入上達村多彩荔園,便感受到撲面而來的科技氣息與豐收氛圍。園內,“黑葉”“懷枝”“妃子笑”“糯米糍”“桂味”等品種的荔枝樹長勢喜人,沉甸甸的果實壓彎了枝頭,成為網絡大V和媒體鏡頭爭相捕捉的焦點。漫步園中,一棵400多年樹齡的白蠟荔枝古樹巍然矗立,它枝干虬曲蒼勁,卻依然煥發著勃勃生機。

1750061278663058.jpg

作為汕尾新增的荔枝出口備案基地,上達村多彩荔園以“科技+改革”雙輪驅動破局,運用數字化管理、智慧農業系統和水肥一體化滴灌技術,實現了種植的精準化、標準化,顯著提升品質與產量穩定性,培育出符合國際高端市場的新優品種。

1750061299705310.jpg

更引人注目的是其創新的“股票樹”模式。面對后山250畝百年老荔園撂荒難題,上達村創新提出村民“一樹一股”入股村經濟聯合社,由專業企業托管運營,收益按比例分紅。自2022年實施以來,已吸納247戶村民入股,管理荔枝樹4019棵,累計分紅38萬余元。這一成功入選省“千企幫千鎮”典型案例的模式,正是“網絡強村”理念下,通過機制創新盤活沉睡資源、帶動集體與農戶增收的生動案例。

?青山村?

“荔枝+”繪就未來鄉村,三產融合香飄世界

采風終點站陸豐市河東鎮青山村,展現了一幅“未來鄉村”的融合圖景。采風團首先參觀了汕尾市荔枝科技文化推廣中心,深入了解“荔枝花旦”出口品牌及周邊產品,感受深厚的產業文化底蘊。

1750061329342375.jpg

隨后采風團前往汕尾又一個新增的荔枝出口備案基地——大屯荔園。這里正對千畝老舊荔枝林進行“煥新”改造,嫁接紅麗人、遲美人等受國際市場青睞的大果品種。據介紹,這里計劃改造約1000多畝老舊荔枝林,目前已順利完成300多畝改造工作。改造后的荔枝林主要種植紅麗人、遲美人等深受國外市場青睞的大果型品種,這些品種成熟后單果重可達80克左右,市場前景十分廣闊,預計6月底即可上市。

1750061352238416.jpg

青山村將“荔枝+”理念發揮得淋漓盡致。曾經效益低下的老舊品種,通過“三變改革”引入汕尾中荔公司,同樣采用“股票樹”模式進行品種改良,帶動集體和農戶增收。村內,由荔枝林閑置老屋改造的網紅打卡點“山上理想的茶與咖啡”,提供著新鮮荔枝制成的特色飲品,讓采風團成員親身體驗“荔枝+文旅”的獨特魅力。

1750061377934505.jpg

青山村還連續承辦市級荔枝文化節,推動荔枝產業聯盟落戶,并與平安集團合作推進“平安荔園”建設。在深圳幫扶資源助力下,成功引入多家企業,建設了集裝箱街區、稻田星空書吧等特色項目,并通過“一村一網”建立鄉村振興服務網點,開展電商培訓,讓荔枝產業插上文旅與電商的雙翼,成功走向國際市場。

此次“網絡強村”助力“百千萬工程”網媒進荔園主題采風活動,是一次深入汕尾荔枝產業核心腹地的發現之旅、感悟之旅。從東涌鎮寶樓村品牌引領的全產業鏈構建,到可塘鎮上達村科技賦能的“老樹新枝”,再到河東鎮青山村三產融合繪就的“未來鄉村”圖景,采風團一行真切觸摸到了汕尾大地在鄉村振興戰略下的澎湃脈動。不僅見證了紅果綠葉間洋溢的豐收喜悅,更深刻感受到了“互聯網+”為傳統荔枝產業插上的騰飛之翼。5G直播間的火熱、荔枝深加工產品的琳瑯、“股票樹”模式的創新、智慧農業的精準、荔枝文旅的融合……無不生動詮釋著科技賦能、模式創新、金融活水與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這不僅是荔枝產業的華麗蝶變,更是汕尾市以“百千萬工程”為牽引,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生動實踐。“土特產”文章大有可為。一顆小小的荔枝,通過品牌化、標準化、科技化、產業化的深度耕耘,借助電商新渠道、文旅新業態的拓展延伸,正跨越山海,香飄世界,實實在在地帶動了農民增收、集體增益、鄉村增色。它承載著土地的饋贈,凝聚著農人的智慧,更映射出汕尾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推動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堅定決心與創新活力。

微信公眾號
掃碼進入手機版